


行業動態
●2021年6月28日
陜西省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區的指導意見》,明確西咸新區已由西安市全面代管,其中西咸新區直管區由西安市全面管理,西安(西咸新區)-咸陽共管區則由咸陽市管轄相關事務。
●10月14日
西安發布《關于支持西咸新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的若干意見》,決定成立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并列舉了共計19項重點任務。
●12月10日
西安市推進西咸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
以西安市中心城區和咸陽市主城區同城化建設,帶動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印發《關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區的指導意見》,調整優化西咸新區管轄范圍,全面理順西咸新區管理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加強西安市、咸陽市和西咸新區發展統籌,印發產業布局優化、創新驅動、國土空間、交通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教育事業發展等同城化發展方面的規劃。
——國家發改委對于西咸一體化的評語
西咸一體化,向來備受關注。
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點評了西安都市圈新型城鎮化試點示范典型做法,總體評價是:西安都市圈同城化輪廓初現。
文章列舉的第一項成就便是:推動西咸一體化發展。
也可見,西咸一體化之于西安都市圈的意義和價值。當然,輪廓初現不是終極目標,推動西咸一體化還在路上。
就在國家發改委點評的同一天,西安市推進西咸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這個領導小組實行雙組長負責制,就任西安市委書記剛滿一個月的方紅衛和西安市市長李明遠,擔任組長。
伴隨著這一高規格領導小組的成立,西安對于未來西咸一體化發展也有了成熟的頂層設計,并將強力推進落地。
>>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
但凡談及“西咸一體化”或者“西安都市圈”,西咸新區注定是繞不開的話題之一,尤其是在今年6月底交由西安市全面代管后,未來推進更是牽動人心。
12月10日,西安市推進西咸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西安市推進西咸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實行雙組長負責制,除了方紅衛和李明遠兩位組長之外,還有8位副組長,分別是:市委副書記韓松,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楊曉東,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王曉林,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和文全,副市長徐明非,副市長仵江,市政協副主席、市政府秘書長陳長春,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楊仁華。
如此高規格的領導小組,足見西安推進西咸新區建設的力度和決心。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對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紅衛強調,當前,要把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堅持長遠謀劃,堅持能快則快,創造性推動重要節點聯通先行、快速通道聯通先行,全面提升西安中心城區-西咸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力,引領帶動西咸新區與西安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
對于秦創原,方紅衛強調要強化擔當意識,“做到力度最大、支持最大、步子最大”,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做實見效成勢。
>>西咸新區發展有19項重點任務
10月14日,西安市召開加快西咸新區建設發展動員大會,同日西安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關于支持西咸新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的若干意見》?!兑庖姟分辛信e了共計19項重點任務。
其中,關于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如此表述的:加快推進軌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內打通西安市和西咸新區13條互聯互通道路。在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和項目建設中,加大對西咸新區的支持力度。
記者梳理里了其中老百姓更為關心的一些措施。
■加強規劃統籌銜接
由西安市統籌西咸新區國土空間規劃,做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各類專項規劃的銜接融合,優化西咸新區功能定位與產業布局。按照“多規合一”要求,推動規劃同城、基礎同網、功能同質、品質同檔、管理同標。支持新區把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深入推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進一步簡政放權
西咸新區繼續享受現有省級有關經濟管理權限和省級各項支持政策保持不變,享受與市屬其他區縣、開發區相同的支持政策。原則上,市級事權全部賦予西咸新區行使(國家規定不能授權的市級事權除外)。推行政務服務清單,加大指導培訓力度,確保新區行使好相關權限,對于受專業技術、專業設備等因素制約暫時不能行使的行政權力,過渡期間由市級相關部門暫時行使。
■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按照大部制、綜合性、扁平化管理原則,創新整合西咸新區行政管理職能,加快建立統一高效的綜合管理體制機制。除省上實行雙重管理干部外,西咸新區中層及以下干部實行聘用制,由新區自主任命管理,由新區根據編制部門明確的編制和人員控制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正式聘用后報主管部門備案。暢通西咸新區干部和西安市市級部門、各區縣、開發區干部交流渠道。鼓勵深化聘任制等新型用人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新區干部隊伍活力。
■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
聚焦秦創原總窗口、總平臺建設,在項目布局、人才引進、資金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予以支持。發揮好西部科技創新港、科技統籌示范區、西部云谷、西工大翱翔小鎮以及全市創新平臺優勢資源的協同效應,帶動西安都市圈、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創新。鼓勵優秀創新型企業牽頭,與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組建創新共同體,瞄準國際前沿技術、“卡脖子”技術、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支持在西咸新區布局更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支持西咸新區建設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支持西咸新區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西安英才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智力項目”等市級人才計劃和項目申報中,對西咸新區予以傾斜支持。支持西咸新區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創新基地。探索推動區內具備條件的重點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人才智力密集單位自主開展高層次人才確認工作,對于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緊缺人才進行自主定標、自主確認。授予西咸新區中級職稱評審相關權限,區域內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由西咸新區核準備案。將西咸新區高層次人才納入市級人才服務體系,享受統一的子女就學、人才安居、個稅獎勵等優待政策。
■推進產業協同發展
加快推進西咸新區產業體系與西安市“6+5+6+1”現代產業體系充分銜接與融合。明確功能定位,與西安高新區、經開區等開發區實現協同發展、錯位發展,推動陸港空港聯動發展。支持西安—咸陽一體化、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各級改革創新項目、重大產業項目在西咸新區布局。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加快推進軌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內打通西安市和西咸新區13條互聯互通道路。在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和項目建設中,加大對西咸新區的支持力度。持續提高新型基礎設施、市政道路、電力設施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支持西咸新區建設大數據中心。
■加快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
鼓勵科教文衛等優質資源向西咸新區配置。支持西安市名校在西咸新區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支持西咸新區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建設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和高質量社區教育體系。支持西咸新區學生學籍管理、考試管理和普通高中招生納入全市管理。將西咸新區納入全市“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并給予資金支持。實施“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鼓勵市屬三級醫院與西咸新區建立醫聯體。
■創新社會治理水平
支持西咸新區在社會治理領域先行先試,加快構建社會治理創新體系。加強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等一體化體系建設,探索創新城市社會治理方式。
支持西咸新區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行”黨建品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切實加強用地保障
西咸新區繼續實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單列和建設用地報批“直通車”制度。由西咸新區資源規劃部門負責轄區內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建設用地報批和供應、不動產登記、自然資源執法監察等自然資源管理業務。繼續支持和保障西咸新區項目建設,耕地占補平衡在全省范圍統籌安排。支持西咸新區盤活存量工業用地,深化土地集約節約用地改革。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2021-2023年,西咸新區轄區內的稅收收入,除中央和省級收入外,其余全部劃歸新區,市財政不參與分享。對西咸新區民生支出實行托底,保持原有保障基數不變。西咸新區轄區內國有土地出讓金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自收自用,統籌用于區域內城市開發建設等支出,中央和省級計提按照相關規定執行。支持西咸新區享受與市屬區縣、開發區相同的財政支持政策。
■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根據西咸新區的人口增長、產業發展水平,實施差別化房地產調控政策,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按照《意見》,到2025年,西咸新區經濟總量突破1200億元,年均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超過16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
其他措施還包括:
■支持新區承擔中央和省級、市級先行改革試驗試點
■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加快推進現代金融發展
■健全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構建新型文旅生態圈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西安都市圈雖已“同城化輪廓初現”,但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還未批復,12月6日陜西省發改委在回復網友咨詢時表示:“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已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將獲批復,預計年底前印發實施?!?nbsp;
來源:華商網